《摇滚乐全史》丨每个乐迷必备的硬核手册

小众摇滚讨论区中出现频率和回复率都很高的一条评论,热心网友往往会丢下一句(顺带在心里翻个白眼)——“酷的是歌,不是你”。

咳咳,还有一种可能,这位朋友听的酷歌还不够多。数据推送的单首歌曲无法证明一个人的音乐鉴赏力,品味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

当你听过3w张专辑,写过近百万字乐评,可能,也就没空交朋友了(不)也就不会试图在评论区找共鸣了。音乐不仅能给听者带来情绪价值,其诞生历史、文化背景等等相关联的信息还能拓宽视野,延伸兴趣,而这时社交已退位成附属功能。

为当代乐迷打造的“摇滚圣经”,70年摇滚发展史,810幅精彩配图,2010支代表乐队,全面梳理一本全通——

书里详细梳理了摇滚乐70多年的发展历程,用810余幅包含时代气息的摄影图片,呈现了摇滚乐诞生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与无数榜单名曲和代表专辑一起解锁的,还有2010支各领域代表乐队。

如果列举一个史上最牛的摇滚乐队,人们的答案一定不尽相同。但要说最有名的乐队,多数人都会选披头士。

1960 年,披头士(The Beatles)成立。约翰·列侬从巴迪·霍利的蟋蟀乐队(The Crickets)名字中汲取灵感,以节拍和昆虫作为双重隐喻,发明创造了这么一个新词。所以,披头士乐队又名甲壳虫乐队。

披头士的出道单曲《爱我吧》(Love Me Do)在1962年发行,成绩排在英国排行榜的第十七位。尽管没能进入前十名,但首支单曲就以原创打天下,这可是当时所有乐队不具备的。就原创这一点,他们让自己代表的英伦摇滚站到了与美国摇滚乐平起平坐的位置上。

当然,虽说是原创,他们的音乐也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在披头士音乐内核中,有三大要素是支撑他们创作的基石。

其一,是美国的初期摇滚乐。其二,美国的南北灵魂乐。其三,算是北派灵魂乐(Northern soul)所倡导的流行性。

1966年8月,在洛杉矶烛台球场演出后,披头士宣布停止一切巡演,回归录音棚。由此,乐队进入职业生涯更为关键的第二创作期。

在未来的艺术摇滚领域中,其最核心的声音底色将不以黑人音乐为绝对基础,无论是当代古典的前卫元素,还是东洋音乐元素都会被融合进来,加上无与伦比的流行性,直接为未来诞生的独立流行(Indie Pop)以及90年代英式摇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支伟大乐队的创举和影响力,真是多到举不胜举。

如果说披头士是史上最受欢迎的乐队,那滚石乐队(The RollingStones)可以说史上最受人爱戴的摇滚乐队。

与披头士的志向不同,滚石的创作基础围绕着布鲁斯展开,他们也是彻头彻尾的布鲁斯坚决拥护者。同时,尽管有一些唱片公司战略性的因素,但他们恰如其分的叛逆形象为反叛青少年树立了标准。

1964年,滚石乐队踏上美国巡演之路。在还没有热门畅销曲的情况下,所到之处不是让人笑话发型,就是被嘲笑演奏的水平太低,所以基本上第一次美国巡演算是场灾难。

回到英国后,名为《滚石乐队2》(The Rolling Stones No.2)的新专辑顺利推出,并直接在英国排行榜登顶。之后,乐队全面转入原创阶段,但布鲁斯底色一直在他们的音乐中发光发热。那些摇滚乐的力量,甚至粗糙的飒爽,在他们身上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20世纪60年代的英伦,也正值青年文化爆发的年代。在各个文化领域,时代就像被涂上了七彩的颜色。这股风尚,人们也用“摆动的伦敦”来形容。在整个风潮中心,滚石的乐队形象尤为扎眼。

本书不仅详解了西方摇滚传奇,也介绍了东方新起之秀,堪称又多又全的实用“摇滚大黄页”,不管你喜欢哪一支乐队or乐手,都能在书中发现熟悉的面孔。

书里列举了众多摇滚流派和其源流演化,溯源了各种风格间复杂交织、难分难解的关联和影响,不光包括为摇滚乐注入基因的源流音乐、重型摇滚和实验摇滚,还包括当下流行的电子音乐、独立音乐。

论摇滚,21世纪真的是新世纪吗?摇滚乐似乎不再愤怒,也不再反叛和批判什么。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对于21世纪摇滚乐的发展,回潮已经成为首要的关键词。

回潮或许可以解释80年代的citypop《plastic love》在30年后的某管上播放量过亿。

传统视角看,摇滚乐最富创造性的时代显然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到了当下,所谓维持创造性的方法,无异于想出更好的点子,然后围绕这个想法,融合更多元更丰富的元素,从而诞生一种更新的声音,最终也就形成了一种风格。

“复古金属浪潮”“金属核回潮”“斯卡与雷鬼复兴”“迷幻复归”等一系列从20世纪90年代陆续兴起的回潮运动,到了21世纪又有了一个更具体的结果,陆续兴起了车库摇滚回潮运动(GarageRock Revival)。

同车库摇滚复兴绑定在一起的是后朋克领域的全面复兴浪潮。其中,美国纽约的鼓击乐队(The Strokes)是一面旗帜,他们横跨车库和后朋克双领域,同样在世界范围内大获成功。同为纽约的国际刑警乐队(Interpol),冲在后朋克复兴浪潮的最前沿,他们与拉斯维加斯的杀手乐队(The Killers)、伦敦的放荡乐队(The Libertines)、英国布莱德的怪胎乐队(The Kooks)以及澳大利亚的藤蔓乐队(The Vines)共同扛起了后朋克复兴的大旗,这些乐队也都在国际上取得了相应的成功。

就在这个档口,中国国内出现了几支优秀的后朋克乐队,像南京的PK14 乐队(1997 年成立),北京的重塑雕像的权利(2003 年成立),以及后来的梅卡德尔、海朋森等乐队都非常值得关注。特别是重塑雕像的权利,他们独到的音乐美学,卓越到近乎苛刻的现场表现力,早已为他们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

21世纪代表与中国后朋克发展并行,北京的刺猬乐队(2003年组建)大放异彩,其音乐特质不乏车库摇滚复兴的风范。2005年组建的晕车乐队(Carsick Cars),则在噪音摇滚领域耕耘。来到21世纪,一批新世代乐队浮出水面后,摇滚乐在中国的断层被一点点弥合。

全书分为40个章节,560页内容环环相扣,不仅是一部音乐风格史,更是一场传奇乐队表达如何打破时代藩篱、出奇制胜的文化盛宴。

摇滚乐是什么时候诞生的?谁是第一个演奏摇滚的人?这些问题因为角度的不同,至今仍存在争议。世人将摇滚乐诞生的时间锁定于1951年,这是已经成为公论的事实。

《火箭88》的创作团是“艾克·特纳与节奏国王乐队”(Ike Turner and His Kings of Rhythm)。1950 年,时任电台广播员的萨姆·菲利普斯(Sam Phillips)刚在孟菲斯工会街创立了太阳录音棚(SunStudio),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次年 3 月,艾克·特纳带着乐队来此录音。录音曲目决定后,几人商定让乐队萨克斯手杰基·布伦斯顿(JackieBrenston)来担任主唱。

录音时,由于艾克·特纳使用音箱的喇叭外皮破了,正是这一意外性事件,无意中让摇滚吉他的失真音色得以体现。加上他们拉直了布鲁斯的律动,让其原本跳跃的节奏多了一层平直的冲击力;再加上布吉舞吉钢琴手的华丽点缀,以及管乐组对节奏的铺垫,当《火箭88》录制完成时,这首标准十二小节歌曲,竟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特别声效。

萨姆·菲利普斯迅速将母带送到芝加哥切斯(Chess)唱片行的手中,这支单曲发行后毫无悬念地在公告牌R&B排行榜顶!这首最初的摇滚歌曲正是在阴差阳错间诞生的。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开端,这种新型黑人音乐的形式依旧保持着布鲁斯十二小节循环的和声特征,所以当时仍被归类到R&B范畴之中。

而最开始使用Rock and Roll这一称呼来形容这种新型黑人音乐的是美国的电DJ艾伦·弗里德(Alan Freed)。得益于他在电台中不断重复使用,Rock and Roll 这一称呼才被广泛传播,最终作为“摇滚乐”这一新兴风格的名称而固定了下来。

书中以时间和风格为经,以知名乐队、音乐人和小众音乐的幕后推手为纬,融风格史、乐队史、文化史为一体,想怎么就怎么读,任意一页都能开启摇滚回溯之旅。

作者虎子既是自小就痴迷多种音乐的爱好者,也是一名音乐从业者,其丰富的音乐知识和业内视角将为读者呈现不一样的摇滚乐史。

当然了,聊摇滚怎么能少了熟悉的 #无内鬼,搞点贝斯笑话# ,知美君卖个关子,期待你在书里和它邂逅会心一笑~(ps.没找到贝斯的emoji,配了吉他,贝斯笑线)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